• 关键词
  • 两轴伺服仿真转台厂

    应用范围:车载或地面站伺服跟踪扫描雷达系统,半实物仿真系统,无人机伺服跟踪转台,低轨同步卫星跟踪系统,卫星天线测试系统。

    项目

    性能指标

    结构形式

    方位+俯仰、方位+极化

    负载(载荷

    10kg50kg100kg1000kg;

     

    转动范围

    方位轴: ±180°、>360°

    俯仰轴: ±90°360°

    极化轴:±90°、>360°

    转动速度

    0.05°〜500° /s

    定位精度

    0.01°〜0.2°

    控制接口

    网口、串口、RS422接口、RS485接口、光纤

    设备等级

    工业级、军品级

    使用环境

    室内、室外、沙漠、沿海、机载、船载、车载

    上一篇: 仿真转台厂
    下一篇: 仿真转台厂
    相关标签: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06-01

      2020

      火星探测数据接收70米天线吊装成功

         作为我国火星探测数据接收的关键设备,由天文台负责建设的70米天线于25日,在天津武清成功进行了反射体的整体吊装。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,为我国深空探测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
       
    • 06-01

      2020

      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

               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,服务企业复工达产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、壮大发展新动能,中国科协组织实施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。      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的《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指出,打造“科创中国”服务品牌,开通科技经济融通平台,组织百个“科技服务团”“科技服务队”,与地方共建百座技术创新枢纽城市,组织千家学会深入万家企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,举办千场人才技术培训,组织百场国际技术贸易活动和百场科技决策咨询活动,把创新要素引向国内、引向基层、引向企业。      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,《方案》确定了打造“科创中国”科技经济融通平台、共建“科创中国”创新枢纽城市等6大重点任务。       针对打造“科创中国”科技经济融通平台,《方案》指出,联合各类创新主体,共建共享集政产学研用金于一体、创新要素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网络服务平台,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和中小企业技术需求,积累形成开放式、演进型“问题库”“成果库”“人才库”。       《方案》明确,共建“科创中国”创新枢纽城市,集聚“科创中国”海外智力创新创业。比如,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百座创新要素供需对接枢纽城市,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共建技术交易服务中心。结合地市需求,新建一批海智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,建立面向全球的“技贸通”国际技术交易促进协作机制,吸纳各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、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。       《方案》还提到,推动“科创中国”科技志愿服务,组织“科创中国”人才技术培训,开展“科创中国”科技决策咨询。针对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,组织开展学术交流,提供解决方案。同时,聚焦数字经济发展,建立企业需求常态化调查机制,开展技术预见,研判关键技术路线和产业创新方向。

       
    • 06-01

      2020

      第54颗北斗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 测试后将提供导航服务

      3月9日1       3月9日9时55分,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,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。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后续将进行变轨、在轨测试、试验评估,适时入网提供服务。 新华社发(郭文彬 摄)记者3月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中国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已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。     此前卫星天线已经成功展开,星上有效载荷开通,卫星工作正常。后续,该卫星将经过全面测试和评估,随后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导航服务。     3月9日19时55分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,成功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、二号、三号系统3个阶段,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,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,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,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,仅一步之遥。     记者了解到,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、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,共30颗卫星组成。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第29颗组网卫星,同时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,该类卫星在星基增强、短报文通信、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。2020年5月份,中国将按计划发射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。届时,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。     3月9日19时55分,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,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。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后续将进行变轨、在轨测试、试验评估,适时入网提供服务。​

       
    • 06-01

      2020

      北斗距完成全球组网仅一星之遥

          2019年,北斗系统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。2019年12月16日,完成了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。北斗三号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完成组网,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。  通过提升系统智能运维能力,北斗三号系统连续稳定运行,同时服务精度、可用性、连续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;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。  北斗系统初步形成星基增强、精密定位、短报文通信、国际搜救服务能力,已提供地基增强完全服务能力,构成了集多种服务能力于一体的北斗特色应用服务体系,将为用户提供精度更高、性能更优、功能更强的多元化服务。以国际搜救服务为例,这是一项免费的公益性服务,主要用于水上、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的定位和救援。以前此类搜救系统只能提供从求救者到卫星的单向报警信息,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去了,救援力量是否收到,求救者是无法知道的,只能盲目等待。而北斗系统的特色在于具有返向链路的确认功能,可以把回执信息以及地面救援力量的准备情况等发送给求救者,求救者心里踏实,被救的信心也会大增。  也正是这些特色服务,让北斗系统区别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——北斗不只导航。  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,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,全面布局北斗产业,“北斗+”“+北斗”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,北斗规模化、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。  新信号催生新产品。2019年底发布的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,体积更小、功耗更低、精度更高,已实现规模化应用。芯片小到几乎看不见,但是看不见的小小芯片就能提供非常优质的服务。同时,新一代北斗高精度天线、板卡、宽带射频芯片等系列产品完成研发,性能指标持续提升,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条件。此外,国外主流厂商也纷纷推出北斗三号新信号的基础产品。  融合应用拓展新领域。北斗系统在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前景广阔,自动驾驶、自动泊车、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5G的商用和北斗的联手被寄予厚望。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,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,北斗应用新模式、新业态不断涌现。  传统应用增添新活力。北斗系统与交通运输、农林牧渔、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不断深化,规模进一步扩大,成效进一步显现。如交通运输部建设运行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,入网车辆已超过650万辆,正在向铁路运输、内河航运、远洋航海、航空运输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纵深推进。       保障环境支撑新发展。积极推进卫星导航法治建设,已基本完成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》意见征集。  此外,近年来,我国卫星导航申请呈快速增长态势,截至今年底,累计申请7万件,位居全球;北斗标准和专项标准陆续发布,应用产业保障环境逐步完善。  中俄卫星导航政府间合作协定,为中俄互建监测站等合作提供组织与法律保障;中美深化信号互操作协调;中欧开展频率协调。多方持续推动系统兼容共用,让全球用户更好地享用多系统带来的好处。  我国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(ICG)等多边平台上积极发声,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、届中国—中亚北斗合作论坛,与“一带一路”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更加广泛,北斗“朋友圈”持续扩大。  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和地区,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、精准农业、数字施工、智慧港口等,已在东盟、南亚、东欧、西亚、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。  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去年已基本完成验证,计划今年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;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;正在开展北斗中轨搜救载荷相关标准文件制定和入网测试;北斗船载终端检测标准已经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。  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将发射,北斗距完成全球组网仅一星之遥。

       
     返 回

    分享到